旺報【記者慶正/特稿】
總統馬英九昨天宣布以行政院長吳敦義為副總統候選人,「馬吳配」正式塵埃落定。
儘管政壇早已看好吳敦義將挾行政優勢出線,咸認這是馬英九為確保連任所打出的「安全牌」,但「馬吳配」似乎缺乏爆發力;而吳敦義帶職參選,雖搶占地利人和之便,卻也不能免除和承擔在野黨嘲諷政府施政「人民無感」的壓力。
媒體出身的吳敦義,身段柔軟,口才便給,曾任南投縣長、高雄市長、民選立委、國民黨祕書長等黨政要職。
吳出掌行政大權以來,在降低失業率、八八莫拉克水災重建以及行政院組織改造條例等重要施政上,都圓滿達成馬英九交付任務,尤其所領導行政的團隊,使台灣在瑞士洛桑管理學院《2011年國際競爭力年度報告》中,在59個調查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6,可謂成績斐然。
在副總統蕭萬長月前表態只做一任,支持馬總統「世代交替」理念;國民黨副主席、嘉義市長黃敏惠接連被媒體爆料可能「馬黃配」,導致「見光死」;立法院長王金平受國民黨「不分區立委」提名辦法牽制,以及媒體踢爆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與蔡英文敘舊,吳敦義的被提名出線,既是大勢所趨,也是馬英九在政治現實下的必然選擇。
經歷民進黨執政期的「烽火外交」,馬英九以和解取代對抗,開啟兩岸和平之門,如今兩岸緊張關係和緩,同享大三通帶來的「和平紅利」成果,這也是馬英九就職3年來,讓國際刮目相看的卓越政績。
可是兩岸和解、開放大三通,江陳會分別簽署15項協議和1項共識、並簽訂ECFA,如此劃時代的「和平紅利」,非但沒有成為馬團隊的強力後盾,甚至在對手「紅帽」罩頂的質疑下,「啞然無聲」。
面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迴避兩岸議題,強力訴求馬英九「無能」,馬吳聯手爭取連任,勢必要有效發揮馬辦及府、院、黨四角菱型鑽石陣容組合,號召廣大受惠於兩岸開放政策的工商企業和農漁民挺身作證,讓國人在兩岸「和」、「戰」中做出選擇,「和平紅利」議題將成為藍綠攻防的「勝敗關鍵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