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馬吳配」在日前獲國民黨十八全會正式通過;在野黨重砲批馬「說我們是台灣人時,聲音都很小」;而執政黨除了指出蔡英文迄今都只會進行「空心論述」外,還指出民進黨的縣市長也拚命往大陸跑,這說明兩岸交流是大趨勢,不能動輒就亂扣賣台的大帽子。

朝野兩黨這樣的口水戰,本在意料之中,而在未來的選戰過程中,民眾還會聽到或看到更多的口水戰。用口水選舉,本不是件好事,可是政治人物仍然樂此不疲,其中的關鍵在於,政治人物可能認為民眾仍然喜歡這種選舉文化,仍然是只問立場不問是非黑白。可是,我們回顧近十多年的選舉歷史,赫然發現,只問立場不問是非黑白這種選舉文化的形成,政治人物的操弄建構必須負很大責任。不過,我們要追問的是,民眾真的願意繼續這樣被操弄下去嗎?

我們國家經過兩次政黨輪替,政黨政治獲得進一步的確立;但是,若要使政黨政治更加成熟,從而使我們的民主更加深化鞏固,就必須使朝野兩黨之間的互動不是以口水,而是以政策辯論和績效為基礎。準此以觀,民眾必須要求兩黨總統候選人,清楚地交代他們在各領域的政策,而對於尋求連任的執政黨候選人,則必須特別要求交代他這一任的政績和成效。

目前,離總統大選只剩半年;可是,我們發現在野黨在各個領域的政策主張仍然模糊不清,只提到要使司法更加獨立、失業率降低、縮短貧富差距等,這些空洞的口號;特別是在兩岸關係上,在野黨只顧著批評執政黨的大陸政策作為,不斷使台灣主權流失;或者指摘執政黨的候選人不敢大聲說我們是台灣人;但卻提不出具前瞻性又具體可行的政策,只提一些什麼「和而不同」這類讓人霧煞煞的口號。在野黨候選人之所以會這麼做,除了囿於黨內派系和意識型態關係複雜這個因素的制約外,基本上就是上述所說的,就是認定民眾仍然是只問立場不問是非黑白。

也許,在野黨候選人認為,在兩岸關係領域,講一些空空泛泛的看法,除了不會得罪黨內派系和刺激黨內主流意識型態外,可能還可以爭取一些所謂中間選民的票。不過,在野黨可不要忘了:中間選民也許是相對更理性的族群,他們到頭來要看的是在野黨在兩岸關係領域的具體政策,是很難矇混過關的。

而在執政黨候選人這方面,最大的罩門在於:雖然兩岸關係有重大突破,可是,民眾卻感受不到因此而來的實惠,處於低感或無感的狀態中。離總統大選只剩半年,執政黨能否在這麼短的時間內,讓民眾對於大陸政策的實惠從低感或無感轉為有感,這可能是一種巨大的挑戰。民眾的有感狀態出不來,只怕執政黨候選人尋求連任之路,是會充滿變數的。

在另一方面,從總統大選工程啟動迄今,我們看到在野黨仍然延續過去的慣性途徑,企圖通過指摘對方傾中賣台來鞏固基本盤,甚至爭取選票,這種途徑運作到最後,還是會淪為區隔族群的老路,我們真的不願見台灣內部每隔四年的總統大選,就被撕裂一次,在野黨如果真的愛台灣,應好好反思,不要再重蹈過去老路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新聞人 的頭像
    新聞人

    妞妞

    新聞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