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編譯李威撰整理報導】服裝品牌J Crew的總裁萊恩茲(Jenna Lyons)在4月份推出的網路廣告照片中,將自己5歲的兒子的腳指甲塗抹成粉紅色,此舉引起媒體大肆報導,不斷強調一件無論是三尺童蒙或浪漫小說家卡德蘭都知道的事:粉紅色是女孩的顏色,不適合出現在男孩的腳指上。

針對這個議題,身兼英國癌症研究協會(Cancer Research UK)資訊官及電台廣播節目主持人的亞尼(Kat Arney)在英國《衛報》網站撰文,一方面回顧過去相關的孩童顏色偏好研究,另外進一步去分析顏色所代表的刻板印象對社會所造成的可能影響。

玩具成分化工具

如果我們光顧一趟玩具店,會發現走道上所陳列的玩具商品,是按照性別的不同而分開擺設。樂高、積木、海盜服、玩具槍及跑車等,這些屬於男孩的玩具是用藍色或其他「男子氣」的顏色來包裝,上面還會印有男孩的圖樣或照片。轉角到後方,迎面而來的是一整片的粉紅色牆壁,上面陳列各式芭比、多層包裝的迷你高跟鞋、公主裝及扮家家酒玩具。

這種擺設方式清楚傳達出一項訊息:這些是男孩的玩具,那些是女孩的。這場有關性別的戰爭,幾乎沒有中立地帶。

包括粉紅惡臭(Pink Stinks)運動在內的許多人,都挺身而出對抗粉紅惡勢力。針對民眾對粉紅/藍色這一區分的抱怨,玩具販售業者「早期學習中心」(Early Learning Centre)含糊地援引研究,指出:「性別是決定孩童顏色偏好的主要因素,自孩提時代開始,基本上絕大多數的男孩會偏好藍色,而女孩偏好粉紅色。」

但事實是否真是如此?亞尼夥同廣播節目製作人任金茲(Jolyon Jenkins),一起尋求這一問題背後的科學真相。

關於「粉紅是給女孩的」這一說法,最有說服力的證據或許是來自色彩偏好的研究。在這些研究中,孩童及成人被要求去觀看不同顏色,並挑出自己最喜歡的。這類實驗中,最早可追溯至1893年在芝加哥世界博覽會(Chicago World's Fair)所做的實驗,當時的研究指出:絕大多數民眾偏好藍色,少部分女性則偏好紅色系。

時間快轉到2007年,英國新堡大學的神經科學家赫伯特(Anya Hurlbert)進行實驗,似乎也得出相同結果:與男性相比,成年女性較偏好紅色系。赫伯特指出,女性之所以更偏好紅色,也許跟祖先採集莓果有關,讓我們在一堆尚未成熟的綠色水果中發現已熟的水果。這項「女孩偏好粉紅的科學證據」被媒體大肆報導,這項研究惹來那些喜好英國作家吉卜林(Rudyard Kipling)的童話《原來如此》(Just So Stories)的人所嘲弄,而不是那些從事嚴肅學術研究的人。

根據大多數所進行的顏色偏好試驗結果,顯示至少有一部份的女性是偏愛紅色系。但事實上,這些研究的實驗對象都是超過3歲的孩童及成人。而孩童在3歲過後,已經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性別,對父母及同儕的暗示已相當敏感。

色彩有別源自物體

一項有關年幼孩童的顏色偏好的大型研究中,得到了不同結果。英國倫敦市大學心理學教授海恩茲(Melissa Hines)對超過1百名以上的2歲以下孩童進行測驗,發現小孩對顏色的偏好並無不同,無論是男孩或女孩,都偏好粉紅色,其原因可能與這是母親的顏色有關。

然而,在孩童對玩具種類的偏好上,卻呈現出差異。12個月大的男孩偏好會移動的玩具,如汽車或球;女孩則偏好洋娃娃。有趣的地方在於,這項發現對非人類的動物也能成立。北印度的公恆河猴喜歡玩球及玩具車,母猴則會被洋娃娃給吸引。

因此,即使女孩並非與生俱來就喜愛粉紅色,但男孩與女孩在玩具種類的選擇上,仍存在與性別相關的偏好。但切記,這區分並非絕對。女孩仍然喜愛玩車子及積木類玩具,男孩也喜愛玩洋娃娃。畢竟像戰警模型這類玩具,不就是理著平頭的洋娃娃嗎?

顏色研究專家帕麥爾(Stephen Palmer)的研究顯示,成人偏愛乾淨的、藍色系的顏色(喚起他們對清水及晴空萬里的回憶);而他們會避開黃褐色或卡其色,因為這會勾起他們對於糞便及嘔吐物這類不愉快事物的回憶。

他也發現,要扭轉民眾對顏色的偏好是相對容易的,這有賴於他們對特定顏色物體的感受:給人們不同顏色的甜味飲料或苦味飲料,就能夠轉移他們對顏色的偏好。他舉例,可藉由向他們展示美味的莓果及櫻桃,或令人厭惡的血液及內臟,來轉變某人對紅色的喜好或厭惡。

個人偏好與顏色之間的關聯性,也可以在實驗室以外的地方發現。以加州柏克萊大學為例,代表該校的顏色是藍色以及金色,因此學生對這兩個顏色的偏好就遠多過於其競爭對手史丹佛大學(代表色為紅色及白色)對它們的喜好,反之亦然。

如果這項研究成果可套用在孩童的玩具,那麼女孩之所以會喜歡粉紅色,其理由就在於她們所喜歡的那些東西正好是粉紅色,而不是顏色本身所致,而且不是因為基於甚麼生物性的理由,才使得女孩的玩具普遍呈現粉紅化的現象。

這個問題是否重要?對這個主題有初步認識後,亞尼要求讀者去試想這個問題。她自己則是認為:重要。

在「給男孩」及「給女孩」的玩具上,顏色的區別愈來愈明顯,而玩具商在行銷這些玩具時,也加強了對應於顏色的性別區分。亞尼表示,這個問題會導致女孩較少去碰觸活躍性(active)的玩具及遊戲,而這些遊戲能有助於孩童發展空間及分析能力。

相反的,她們被形塑為被動的公主,從小環繞在伺的是時尚洋娃娃、兒童化妝品及小型吸塵器。反觀男孩,則較少有機會去碰觸更具聯誼性及想像力的玩具及遊戲。

在一個努力爭取兩性平權的社會中,如果我們依舊讓小孩更深陷於藍色/粉紅的刻板印象中,這似乎是一種退步的徵兆。因此亞尼反問讀者:「我們現在是否要抵擋這股粉紅浪潮?」


新聞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台北市政府勞工局舉辦的「2011 Who’s MVP南洋之星才藝秀」經過激烈初選,選出泰國越南印尼與菲律賓等15組優秀參賽者,19日下午在台北地下街演出,並舉辦最佳人氣王票選活動,各國勞工熱情為參賽者加油打氣,現場瀰漫東南亞迷人的歌聲及舞蹈。(圖文/楊萬雲)


新聞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外傳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四學分不及格就不能畢業,教育部長吳清基昨天澄清表示,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是必選四學分,沒有不及格就不能畢業的事情。

吳清基昨天參加台灣師範大學畢業典禮,會後接受媒體訪問時作上述表示。

吳清基說,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不是傾中的政策,現在世界各國都在學中華文化基本教材,以後是「世界來跟我們學」。外界擔心教材內容枯燥無味。吳清基表示,請外界放心,現代教材跟以前不一樣,老師會用生動教學,激發學生的興趣。


新聞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越來越多證據顯示,維生素D可促進免疫反應。美國研究發現,實驗室培養出來的牙齦細胞在維生素D幫助下,可產生更多內源性抗體,並殺死更多細菌。這項研究發表於今年六月號「感染與免疫」期刊。

研究認為,維生素D或可保護口腔,減少口腔細菌感染,口腔細菌感染常導致牙齦、牙周發炎;牙周病容易引起掉牙,也可能引起心臟病。

美國紐澤西醫學與牙科大學牙科學院的吉爾‧戴爾蒙德(GillDiamond)曾研究發現,維生素D可刺激肺部細胞製造天然抗體蛋白「LL-37」,並殲滅更多細菌;該研究也發現,維生素D或許對囊腫性纖維化患者也有益處。而這次研究顯示,維生素D對於牙齦細胞也能產生類似效果,刺激牙齦細胞產生抗體,對抗細菌入侵。

不過牙齦細胞所產生的抗體和肺部細胞不同。在維生素D刺激下,牙齦細胞會製造更多抗體蛋白「TREM-1」,醫界對這種物質所知不多,一般認為「TREM-1」是白血球所製造。

研究也發現,肺部細胞、牙齦細胞還會刺激維生素D活化。戴爾蒙德說,他研究維生素D後,也開始規律補充維生素D養分,結果四年來只感冒過一次,而且那次感冒只維持三天。周遭其他人規律補充維生素D,也出現類似結果,未來應該多研究維生素D如何作用,並了解維生素D可幫助避免哪些感染疾病。


新聞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編譯謝雯伃整理報導】沙烏地阿拉伯對女性開放全球最大的大學,但就算這些女性大學畢業,絕大多數還是無法進入職場工作。

據《衛報》報導,全球最大型的女子大學在沙烏地阿拉伯正式開幕,由阿布杜拉國王親自主持開幕儀式。這所女子大學座落於沙國首都利雅德的郊區,名為娜拉•秉特•阿布杜拉罕門公主大學(Princess Nora bint Abdulrahman University )。

這所純女子大學野心勃勃,可容納5萬名學生,目標是增進女性學生學習商業和科學等科目的機會。大學中設有教學醫院、實驗室及圖書館。如果將沙烏地阿拉伯現行的嚴格性別隔離狀況拋在腦後,這所大學的設施和立意都相當良好。

然而,問題在於,當這些女學生畢業之後,將何去何從?目前,沙烏地阿拉伯已有許多女性教育背景良好,但截至目前為止,女性卻僅佔沙國勞動力的15%,遠低於男性。

「我們必須要評估,這項新設施是否能夠讓更多由男性掌控的領域,轉而對女性開放。」人權觀察組織的卡利芙(Nadya Khalife)表示。

世界經濟論壇2010年的全球性別鴻溝報告中,將沙烏地阿拉伯評等為134 國中的第129名,且沙國為唯一一個在女性政治賦權上得到零分的國家。今年3月,沙烏地阿拉伯宣佈,女性禁止投票的禁令將持續。

沙烏地阿拉伯女性被迫生活在男性保護的控制下。通常保護人為父兄,沒有父親或兄弟的允許,她們不能找工作、旅行或在銀行開戶。女性不准單獨離開房子,也不能不穿罩袍出門,當然開車也不被允許。

「如果要保證沙烏地阿拉伯的女性權益,其實和開辦較大型大學並無關聯。事實上,應該是要允許女性學習各種不同領域,並讓她們未來能夠進入這些領域工作。」卡利芙說。「沙烏地阿拉伯在職場上區隔了男性和女性,如此一來,女性便很難從事特定工作。舉例來說,沙國政府曾保證要讓過去只能從事行政職的女性律師出庭,但時至今日仍沒有定案。雖然說開辦大型女子大學顯示了沙烏地阿拉伯開始重視女性教育,然而,沙國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去移除女性在職場上所受的限制。」


新聞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